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发布时间:2014-06-23 浏览:

          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何中国传承百年的企业很少呢?主要还是企业制度问题,一切经济问题中都可以看到政治制度上的缺陷。一流企业留下的是制度,二流企业留下的是人才,三流企业留下的是财富,四流企业留下的是故事。我们的企业大都留下的都是创业故事,财富都留不住,更不用说人才。

     孙(企业经营者)、乔(学者)与主持人畅谈谈民企求发展之道

    孙:当年我被定罪“非法集资”至今仍不解   

    主持人:近年来,好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在银行贷不到款,企业主选择自杀或是逃往海外。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民营企业主最想得到政府哪些扶持政策?

     孙: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得很清晰,就是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使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这两句话就是中小企业所期望的。如果讲具体一点就是土地和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在金融政策之前,因为土地、金融和人这三大因素里土地是第一位的。现在中小企业使用的土地大都是集体建设用地,一些小企业是家庭作坊,用的是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不能合法抵押贷款,即使银行想放也贷不了。所以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只能是借款,而借款就容易借高利贷或者非法集资。所以我觉得如果真的可以使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那就是最好的政策。

   乔:有一大一小两个方面。大方面上,要在市场准入、行业准入各方面给中小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跟国企比起来自身实力弱,政府在资金、行业方面应该给一些机会,不能因为小就歧视他,或是不许他做。从小的方面来说,主要就是税收和优惠政策,因为中小企业都是微利模式,一般不能按过去那种增值税来收税,现在已经在改革增值税,做一些尝试。中小企业本身盈利能力很弱,给他一个税收优惠,特别是不要重复性征税,可能会是很大的扶持。

    主持人:孙总您觉得还需要政府出台哪些政策,才对您的企业经营更加有利。

      孙:对我们企业来说,土地不能抵押、不能贷款是个大问题。我的企业年产接近20个亿,有2000多名工人,可是我们仍然无法贷款。尽管我的酒店是一两个亿的五星级酒店,也不能抵押,因为它是集体建设用地。连我这样的中型企业都这样,小企业就更是这样。因为融不到资,没有合法抵押物去贷款,所以只能借亲戚朋友的钱,或者靠自己滚动积累发展,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许多民营企业都因为资金问题没法做的更大。

     当年我被定罪为“非法集资”,我现在都很不解。我的企业固定资产是1.1亿,负债额只有2600多万,我的资产是很优质的。政府说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80万。对一个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一个多亿的企业来说,1300万的“非法集资”罪能够成立吗?银行不应该贷给我3000万吗?可我贷不出来。因为我在农村。现在的企业一般都在开发区,开发区的政策就包括税收优惠,可是能进入开发区的毕竟是少数企业,有准入门槛。我们这些中小企业都存活在开发区以外。没有土地政策保护,没有金融政策保护,我们中小企业提供了就业,但是得不到政策保障。

     乔:公平性不仅体现在国企跟民企,大企业跟小企业上,还涉及到孙总说的乡镇企业。像他这种农民企业怎么能跟大型国企竞争呢?从银行贷款、土地质押、担保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无法公平竞争。政策限制把企业分出三六九等,这对是企业界一个很大的损害。

    乔木:民营企业家丧失人格给官员提供“服务”

    主持人:孙总觉得企业应该跟政府保持距离,业界也有很多人持同样观点,王石坚持说“万科从来不贿赂官员”,你相信吗?   

     孙:我相信。有些企业做大了就不需要行贿;有一些企业有后台也不需要去行贿;有些企业投资大、规模大、是大项目而且技术先进,他不仅不需要行贿,政府还会支持它发展,甚至在征地当中会给他低息贷款、零地价。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当中会制定很多优惠政策给大企业,甚至很多官员会巴结企业家、奉承他,因为他说的话含金量很高,这些官员们自己就会在企业家那儿投资。经济发展好不好涉及到官员的升迁,所以这些大企业家说话就算数。我相信王石说的这些话。

   乔:我也相信万科不行贿。王石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早些年做房地产不像现在一样是一个暴利行业,那时候更多的是地方政府求着你去开发土地,甚至无偿拨付或者低价把土地给你,希望你带动城市以及周边整个配套设施的发展,所以那个时候是不需要行贿的。中国真正的企业行贿发生在最近十年,特别是土地带动房地产发展的时候行贿是最严重的。而这个时候王石的企业已经做大了,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眼中的“香饽饽”。政府官员都希望万科入驻。这时候他太大了,“客大欺主”这种情况就发生了。但是中国像万科这样的企业还是少数。除了房地产以外,大量贸易加工以及服务行业都是中小企业,拿订单、拿原料、走销售这一系列程序都受到税收的限制。所以其他商人就不会有这种表态。

     孙:中小企业不要说求发展了,求生存都困难。企业主不去奉承、不采取“潜规则”就无法生存。这是实情。

    主持人:这种状况该如何解决才能更好带动民企发展?

   乔:民营企业家可能要花好多时间去迎合官员、服务官员。本来应该是官员为企业服务,可是民营企业家却丧失人格给官员提供“服务”。举个例子,去年审判的时候提到徐明,徐明是一个非常大的企业家,却给BAOXILAI看孩子,给一个孩子买八万块的电动车,而BAOXILAI这样的官员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说“我是什么人,徐明是什么人”。所以说企业家不仅仅是花钱那么简单,还要花大量精力去奉承官员、迎合官员,这对企业的经营来说很致命。

   孙:从行贿受贿这个词去定位,徐明这么做是一种回报,是对双方合作一些项目的感恩。 

     孙:我的直觉是柳传志对政治感到恐惧

    主持人:柳传志之前说过一句话“今后在商言商,不谈政治”,这句话曾经引发了业界很多人关注讨论。企业家真的可以做到在商言商不言政吗?

   乔:别人可能做到,柳传志绝对做不到。柳传志具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他号称以民族产业报国起家,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而是中科院的企业,是国有全资。此外,柳传志曾经是三届党代表,获得很多政府荣誉,所以他本人就是政治人物。不过他突然说“不讲政治”这个话,我也能理解,这是一种最大的讲政治,以规避政策变化的风险。他看到很多企业做大以后出于自我保护,不愿意讲政治,再加上最近两年来国退民进以及各方面舆论、政策上的变化,使他求稳怕变,不愿意惹麻烦。

    马云、李书福等大企业家一开始讲政治,说要听党的话,但现在突然不讲政治了。其实他们讲政治也罢,不讲政治也罢,都是在规避政治风险,是一种最大的讲政治。  

    主持人:孙总,你怎么看这一番话?

     孙:我觉得柳传志讲“在商言商”这句话本身就是政治。我的直觉是他对政治感到恐惧。一般小企业家们不会这么说话,他们更多是抱怨、发牢骚,柳传志先生说这个话表示他是关心政治的。他对我说,他可以不懂政治,但是不能不关心政治。他的企业那么大,很多时候运行都离不开政治环境。柳传志这句话本身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在于你怎么看。你是公开讲还是私下讲,你是直来直去的讲还是绕着弯说。

   可以说,不管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离不开政治环境,都会关心政治,只是角度不同。小企业惹不起躲得起,企业主可以在酒桌上发牢骚也可以在背地里抱怨。背地里骂朝廷不算关心政治吗?不算讲政治吗?

     乔:政治理解上有“高政治”和“低政治”两个层面,高政治可能是权力斗争、路线斗争,甚至是攀附权贵、获得利益,比如说徐明这样的企业家。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柳传志将这个话我是赞同的,企业家不要跟官员走得太近。但是政治也有“低政治”,比如税收、就业、银行贷款,只要跟政策有关的都是政治,人类社会就是个政治社会。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柳传志身为“企业家教父”,他说这句话的负面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他是一个标杆。他这么说等于让大家都学会“闷声发大财”,放弃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单纯为眼前利益生活,这个是不可能的。你躲政治,政治不躲你。 

    柳传志此言一出,不仅舆论界哗然,像中恒聚信董事长王瑛这样的企业家也有一些激烈反应,甚至宣布退出柳传志主导的正和岛企业家俱乐部。其实这么多年来,企业家因为讲政治下狱坐牢的并不多,大量企业家是因为不讲政治、去行贿而坐牢,包括袁宝璟这种对竞争对手的暗杀。大家只是觉得在这个环境下离政治太近很可怕,所以主动回避。

     乔:中国人为何不恨有钱的马云柳传志

    主持人:现在很多年轻企业家在微博上被捧为公知,比如马云、马化腾等,有学者说这些青年企业家对公共话题关注度不高,经历的事情也没有老一辈企业家多,不足以成为意见领袖,两位怎么看?

     乔:年轻一代的企业家做事跟老一代不太一样,像孙大午先生以及柳传志先生这种企业家都是做实业,非常辛苦积累起来的。经营起来很难,破产也很难,做大不太容易,但是把企业做的很强,不容易倒。因为毕竟有设备、厂房、酒店在那里。所以说而马云、马化腾基本是靠资本运作,以技术、虚拟资本等软硬件结合起家,他们对公众的注意力以及点击率非常重视,他们本身就是舆论人物。这种企业起来的时候很快,像腾讯用了十年时间就起来了,但是一旦有个竞争对手,可能说垮就垮了。这么多年来好多网络公司以及通过资本运作的公司都垮了。而实业赚起来钱可能没那么容易,但是想要他垮也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真正搞实业的人会低调一点,而搞这种虚拟资本、技术网络的企业家会更高调一点。

     孙:企业家代表哪一个阶层说话,跟他的处境和发展史是离不开的。有些企业家的成功是时代造就的;有些企业家靠一个项目、一项技术就能成功。我对马云很尊重,马云的支付宝在全国掀起很大波澜,但是支付宝如果在美国做连个泡沫都吐不来,因为美国是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支付宝就做不成。可在中国这种特殊时代下他就成功了。马云成功了之后,他发表的意见就自然受到了关注。作为意见领袖来说,马云的成功是跟政府打交道、跟环境拼出来的。

    主持人: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是天生就有的,还是由于现在环境导致的?

     乔:仇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社会化,或者叫经济化。任何社会都有富人,为什么穷人要仇富?是因为政府不救助穷人,他们看不到出路,又不能在政治方面看到希望,所以把这个迁怒到经济方面。美国肯尼迪总统说过一句话,“一个社会如果不能拯救穷人,就没法保护富人。”这种现象表面是仇富,实际是因为政府在财富分配以及对穷人的福利分配方面有缺失,最后转化成穷人跟富人的对抗。

     孙:在一个良性的社会,财富应该向下流动,人才应该向上流动。可是现在财富正迅速向上层集中,人才在慢慢向底层沉淀,造成底层人没有希望。这种现象表面是仇富,更多是仇官府。网上很多新闻,比如“宝马违章”、“我爸是李刚”,只要当事人是官员,大家就群起而攻之,这就是政治情绪的表面化。我们现在的劳动能致富吗?我们的知识能致富吗?很多人辛辛苦苦上学上到二十几岁,能致富吗?

    主持人:就是说现在并不是仇富而是仇权力。

     孙:可以这么说。

     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致富,国家也希望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之后,我们发现富起来的永远是那么一小部分人。小富可能通过努力能得到,真正的大富就无法通过努力得到。任何企业家都没有刘志军富,因为企业家挣个一两亿就很难再上去了,但是刘志军随便拿个商业回扣、进行利益交换就是几百亿甚至几千亿。所以大家仇恨的是钱、权、官、商结合的富。像柳传志、马云这种企业家,大家不会去仇恨他。

  

    主持人:现在很多企业家选择自杀或者逃到海外去。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只有逃到海外去才是最安全的?

     乔:似乎有企业家外逃这个趋势,但到底有多大比例很难说。像李嘉诚这种企业家有很多业务还在中国,经常来往于两地之间,其实企业在国外投资是正常行为,当然也有规避政治风险的考虑。不仅仅在中国,任何国家都有资本外流现象,移民也罢,资本转移也罢,都是由于企业自身经营或者个人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由于政策所迫。至于自杀,原因就更复杂。有一些企业家可能有生理、心理问题,有些是因为所谓的“企业家原罪”。总之,我们的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孙:成功的企业家没必要跑到国外去,好像是因为我们这个环境如何不好一样,对未来充满恐惧,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读。真正的安全要靠企业家本身,你的产品好,市场就选择了你。你对工人好,对社会、周围的社区都很好,这就是最大的安全。如果觉得不安全,企业可以发展慢一点,可以“上上彩”、打个“盔甲”,没必要离开这个国家,反正我是不会移民的,我们家也不会。困难肯定是有的,恐惧肯定是有的,但这很正常。最大的安全还是在于你的企业做得扎不扎实,你是不是对工人、社区、环境承担了社会责任,这是我的心理底线。

     乔木:我觉得有两个指标,一是看本国人移民、投资的流向,其次是看外资进入的情况。总体来说,前些年投资过热,中国似乎遍地是黄金,现在随着我们经济发展总体放缓,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但我仍然认为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中国毕竟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体要流出可以理解,中国要学着接受。

     孙:我觉得导致资金外流的主要是权贵,移民最多的也是权贵,他们的恐惧远远比企业家要大。企业家移民的并不多,更多是对这个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之后的担心。权贵导致的资本外流远远大于企业家导致的资本外流。

 

     孙:陈光标把企业“裸捐”涉嫌违法

    主持人: 3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过一篇比尔·盖茨的文章,呼吁中国企业家帮助穷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企业家该不该做慈善?该如何做慈善?

     孙:比尔·盖茨的做法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企业家未必是有钱人。中国现在做慈善的人,比如说陈光标,他高调做慈善很多时候是把企业“裸捐”。比尔·盖茨说的是企业家做慈善,而不是企业做慈善。一个企业即使是独资企业,也是法人财产,作为一个企业家、董事长,你怎么能够把法人财产捐出去呢?法人财产不仅包括财产,还包括你的工人、供应商、社区,还有很多无形资产,所以企业不属于个人。比尔·盖茨做的慈善靠的是他的股票,他是真正的有钱人,是从个人角度去做。我们有多少企业家是把个人股票分红拿来做慈善的?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捐款是打着企业的牌子捐的,捐的不是个人财产。这种行为严格来说是违背公司法权,也就是法人财产权。你得到的了名誉,可你慈善的动机值得怀疑。比尔·盖茨提倡中国企业家做慈善,可是中国有企业未必有企业家,所以我们在概念上没有分清楚。作为企业家,你把分红、奖金、薪酬拿出来做是再好不过的。我的企业是工资制,我一个月就6000多块钱工资,肯定做不了慈善。

    第二点,为社会做慈善未必要高调。做慈善为了让别人知道就不是真慈善。我现在做慈善事业,成立孙氏慈善基金会,首先会想我要救济哪些人。首先是救亲不救疏,我的亲人、朋友要关照;其次救近不救远,我得先救我这个村庄的人,以及周围村庄的人。我没有力量做得很大,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别人知道了以后会有很多人来找你。企业家一旦出了名,全国受灾的、生病的都给你写信,你救济得过来吗?所以这些事情我都不敢高调做,我不知道那些高调做慈善的人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处理。

     乔木:比尔·盖茨的话我能理解,我也赞同,但是在中国的情况下有两个问题要解决。首先,慈善意识不仅仅是企业家应该有,任何人都应该有。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学者,虽然没有企业家那么富有,但我也愿意做慈善。但是我做慈善首先要知道善款能否落到实处。在中国大部分慈善活动都被政府垄断,会有挪用,善款落不到实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真正做慈善的人不一定想图名利,但是至少想要“可持续发展”。就是说我今天捐了钱,那我明年、后年还能不能捐,国家应该有配套的税收优惠。企业家捐了钱,国家能不能从我的税里抵扣,以免造成重复征税。如果不能,我做慈善的积极性就会差一点。所以主要是两点,第一是善款落到实处,第二是可持续发展。这两点解决 好,我相信谁都愿意做慈善。

    主持人:高调做慈善是否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呢?

     乔:这个有争议,但是我赞同陈光标做慈善。我是学者中的行为主义学派,陈光标是有很多争议,但是他是真金白银捐出去的,这个你不能质疑他,不能说他单纯是为了名利。你不是他,怎么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呢?有人说他这种慈善行为形式不当,应该救急不救穷,但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只要他不违法,怎么捐是他的形式。随着慈善活动的多元发展,不同企业家有不同的形式。国外的大慈善家比如福特、洛克菲勒都是比较低调的,他们把慈善当作一个机构来运作,而不是个人作秀。在中国慈善刚刚起步,作秀也有它的好处。

     孙:对于做慈善,企业家用不着去示范宣传。我认识的很多企业家都在默默的做,给家乡,给亲人,或者给学校,只是人家不愿意宣传而已,我觉得宣传没有什么好处。

     乔:我不做大慈善,但是我做小慈善。单位、民政部门号召的捐款活动我很少参加,但是我在私下给一些组织,比如小小鸟打工热线做慈善,包括捐款或者购买一些商品。在中国目前这个大环境下,一点一点做可能会让慈善细水长流。

   孙:做慈善不需要带动,也不需要什么鼓励,它就是一种自发行为。善是人的本心,他富了,做点善事很正常。但是作为国家不能垄断慈善活动,如果要鼓励企业做慈善的话,应该从税收方面予以减免。

 

     乔:现在的情况是做小规模慈善的话政府不管,可一旦你想做一个组织化、机制化的慈善活动,政府就要介入。比如说“大爱倾城”慈善活动,一开始是自发帮助尘肺病人捐款,但是等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捐款的时候,政府就介入接管。从个人角度来说,做慈善可能会面临政府说你账目不清的情况,包括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最终还是要归民政部门管。政府什么都想管,我们这么多年都是政府管理过来的。

     乔:被骂“为富不仁”的企业家冤不冤

    主持人:民营企业家一般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家族化,由子女来继承自己的企业。但是一方面很多企业家子女不愿接管企业,另一方面,子女继承企业之后往往经营不善。民营企业家如何避免这种尴尬局面?

     孙:孩子们不愿意接班也很正常。一些成功的民营企业在创建初始,企业家经历了摸爬滚打,脱了层皮才走到今天,后代未必能经受得了这种苦,就算能够经受这个苦也未必能够成功。我认识一些企业家,他们的孩子都想进政府当公务员或者是出国,都不愿意再做企业。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一定让孩子继承企业。十年前我的两个儿子都不想继承我的企业,一个想出国,一个想到南方去。后来我发明了私企立宪制度,就是我不当董事长,由大家选举让谁来干,搞了十年很成功。十年工龄以上的工人有投票权,一年的选举权,后来我的儿子以485票的最高票当选了董事长。他通过十年磨炼找到了这种价值,愿意来继承企业,所以我很踏实。如果十年前我的儿子来接管企业,那时他才二十六七岁,怎么有能力呢?所以我能理解。

    主持人:企业家自己白手起家把企业做得很好,而在现在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子女能不能、愿不愿意吃这个苦?

     孙: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比较娇贵,不像过去老一代企业家。我们父辈很多老企业家是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通过摸爬滚打长大的,能够应付很多社会问题。但是现在的企业家二代被送到国外的名牌大学、商学院学习。他们学到的东西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比如说企业家需要会喝酒,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喝白酒,仅仅这一点他就觉得做企业太麻烦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几年前一位山西首富因为一些债务问题,在办公室被一个生意人打死了。他是当时山西的钢铁大王,他死后家人很快把他儿子从澳大利亚招回来,因为他经营的是家族企业,只有儿子来接班,可是儿子哪见过这个阵势?想在中国做企业,企业家不仅要面对劳资双方的矛盾,还要面对被杀的危险以及牢狱之灾,所以我觉得做企业很难。

     现在稍微有一点规模的企业,就需要把70%的精力用在应酬上,只有30%的精力放在经商做买卖上。他的后代能做到吗?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都不足以应酬,而我们这些老一代的人要拿出百分之六七十的精力去做这种事情,你想想他怎么能继承呢?像这样的企业能卖就卖,买房买车买地都可以,不继承就不继承,转就转出去,这都很正常。问题是现在中小企业的土地不能买卖又不能质押,是很困难的。

     乔:一方面,企业家都希望来让子女继承企业;另一方面,企业有个社会化的问题,第一代企业家由于自己的努力把企业经营得很成功,但这个企业毕竟来自于社会,所以企业家不能想得太狭隘,非得要子女继承。你可以雇用职业经理人,由子女来做董事长;或者这个家族请职业经理人来做,或者考虑其他管理模式。很多成功企业不见得都是上市公司。企业家要跳出那种传男不传女、只传本姓人的思维模式,这可能就要逼中国企业家进行突破。因为这种思维与中华文化有很大关系。早些年有一家跟苹果、微软一起起家的企业,叫王安电脑,是华人在美国开的电脑公司,做得很成功。但是王安先生一去世,这个企业就没有了,这个品牌也没有了。但是像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就不会因为乔布斯去世而不在了。尽管苹果这个企业是乔布斯创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社会化的过程。

    再比如说,早些年最有名的船王包玉刚一去世,家产一分,这个企业品牌就没有了。所以我担心像李嘉诚这样的首富一旦百年以后,企业要怎么发展。

    主持人:我很奇怪,为什么在中国传承百年的企业很少呢?

     孙:主要还是企业制度问题,一切经济问题中都可以看到政治制度上的缺陷。一流企业留下的是制度,二流企业留下的是人才,三流企业留下的是财富,四流企业留下的是故事。我们的企业大都留下的都是创业故事,财富都留不住,更不用说人才。在我们现在的制度环境下,当后代继承父辈的企业时,只能从产品上去创新,吸引这个市场,搞技术研究,适应市场发展,而不能适合制度环境。现在的融资问题、土地问题、公平竞争问题都是富二代无法面对、无法接受的。

     乔:我们的文化也是政治制度造就的。中国有句古话,穷不过三世,富不过五辈。就是说即使做企业,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城,第三代垮掉。给人感觉中国的企业真的走不出百年,因为一百年怎么也要四五代,可能我们只有两三代就垮了。现在好多企业已经暴露出这样的问题,这需要整个国家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改变,而不能仅仅指望某一个企业。因为作为一个企业来说逃不脱政治以及制度宿命。政府要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让人们有信心做企业,把企业细水长流地发展下去。

    主持人:两位觉得在未来十年内,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孙:就是市场经济环境。

     乔:我不是做企业的,我觉得需要国家完善法制建设。这种建设包括新闻自由,大的舆论环境,而不仅仅是改革融资以及税收制度,应该给企业家一种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